东方快评丨破解考研“高考化” 关键在于打通就业




东方快评丨破解考研“高考化” 关键在于打通就业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日前发言说,研究生教育代表着国家最高教育水平,目前出现的考研“高考化”趋势并不是好的现象,需要警惕。(3月7日澎湃新闻)

实事求是讲,综合多种渠道了解来看,考研“高考化”的确是越来越明显。所谓考研“高考化”,一个指征是考研日趋全民化。据统计,2022年考研人数达到457万,创下历史最高增长纪录,而2022年毕业本专科生为967.3万人。以此对比,也就是说近乎一半都报名考研了。另一个指征则是考研日趋本科化。除了应考之术愈益应试化,有的高校甚至在新生入学时就设置了“考研班”,学生在里面进行长达四年的考研模拟训练,相当于再来一次高考。

而究其出现考研“高考化”的原因,不难发现,主要还是与当前就业形势紧密相关。求职市场上的供需失衡,进而带来的本科生就业难现状,迫使很多学生选择将读研究生当成暂时的庇护所。同时,研究生的扩招,使得涌入人才市场的研究生比例不断提升,客观上抬高了就业门槛,也很大程度使得更多人不得不硬着头皮去争当一个研究生,希望为未来谋求多一点筹码。从而导致严重的学历高消费与教育的不断内卷。

开设研究生的教育本义是更应侧重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而现在考研日趋“高考化”的形势不仅有悖研究生教育的初衷,也不利于纾解当前就业形势,甚至某种程度反而会加剧不良的学历效应竞争,引发一系列就业新难题。对此,要有效破解考研“高考化”,关键还是得从根源入手,从就业层面找办法。

一方面,要适时加强就业观择业观教育,完善相关就业配套服务。高校不妨从新生入学伊始,从转变就业择业观念入手,进一步完善始业教育设计,适时强调年轻人的择业眼界应当放宽一些,不要都挤在考公务员这座独木桥上,不要满脑子“央国政”,把进入体制内作为唯一择业目标。并在本科阶段的专业开设、课程设计、培养模式,以及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进而不断强化本科教育的市场针对性和可行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择业可能。

另一方面,在当今多元社会下,社会各界除了要一致呼吁摒弃“唯学历论”,摈弃学历迷信、歧视和贬值的现象的再发生,也应积极思考如何构建更为完善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和用人体系,真正将学历与职位“松绑”、“脱钩”,切实让考研成为学生个人职业和专业发展的一种正常选择。而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讲,不妨适时调整优化研究生的选拔机制。虽然参与考研是大学生的自主选择,但是研究生教育目的不同、肩负使命不一样,需要教育部门对此做出应变。

总之,若有效破解考研“高考化”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形成共识,群策群力,切实解决好本科就业难的难点和堵点。而当本科应届生不再为找工作犯愁,考研不再“高考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北京考研论坛 » 东方快评丨破解考研“高考化” 关键在于打通就业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